专家讲座|管雪松:织锦——让生活更美好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专家讲座|管雪松:织锦——让生活更美好

* 来源 : * 作者 : lgdx2017 * 发表时间 : 2025-03-23 * 浏览 : 1
图片

管雪松‍‍

南京林业大学教授


本文根据管雪松在“新时尚·新丝路·新学说”浙江省丝绸与时尚文化研究中心2024年学术研讨会上的主题演讲整理而成

大家好!今天很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与云锦结缘的故事以及我在这一领域的一些思考和实践。

作为一名室内设计师,我的云锦之旅始于南京金文大师的专访。在与其伉俪的深度交流中,我被这项传统工艺的精妙所震撼,进而开启了系统性研究。

在申报江苏省国社科课题《品牌驱动下的南京云锦传承与创新》过程中,我走访了数十位云锦传承人,梳理出传承谱系研究的学术空白并获得立项。云锦博物馆的支持使我得以深入工艺现场,被聘为推广大使后,我开始尝试将室内设计思维注入传统纹样创新。


关于传承,我认为核心在于应用转化。设计师应成为文化转译者。当客户在新居规划云锦装饰时,我们需要超越产品推销思维,构建空间叙事逻辑。例如传统鸳鸯戏水纹样,搭配简约金属框比繁复雕花框更适配现代空间,这要求我们深度理解风格本质而非表象。优秀设计师应当具备思维引领能力,在侘寂风、轻奢风等潮流迭代中保持清醒认知,通过专业解读将客户需求导向文化价值认同。
在商业实践中,云锦销售需建立用户画像思维:宗教题材对应信仰家庭,锦鲤纹样契合学子家庭,摇钱树图案吸引商业人士。我们正在尝试将二次元、潮玩元素融入云锦设计,吸引年轻消费者。我们融合云锦的图案,将手办做了端景墙,所以云锦的设计不应局限于传统,而应大胆创新。
与金文大师的合作令我深刻体会守正创新的辩证关系。在为大师直播推介 "只此青绿" 系列时,我提出将传统竹节画框改为铜制极简边框,经过研究生团队的效果图推演,金属材质意外强化了云锦织金的视觉张力,这件作品现已成为博物馆跨界合作的典范。我们还将在 AI 技术应用云锦设计中,学生们创作的赛博龙纹虽初期引发争议,但半年后类似设计已成为行业创新风向,这印证了技术迭代对审美范式的重塑力量。

通过设计实践,我发现云锦的现代转型存在三重机遇:其一,色彩体系创新,我们年轻的设计师打破传统云锦配色少用黑色的传统,大胆尝试使用了黑色,视觉效果非常出色;其二,载体介质突破,传统工艺需要打破应用边界,从服饰向潮牌、家居、数字藏品等领域延伸,我们正在探索云锦与智能家居的结合路径;其三,传播方式革新,特种邮票、市民卡等载体使传统纹样融入日常生活,如2011年中国邮政发行的非遗邮票系列的龙头票、南京市民卡“金陵通”的龙珠、柿蒂两套云锦主题卡,云锦图案明代孝端显皇后的服饰上的云锦图和奇迹暖暖换装游戏联名做了一件衣服,深得年轻的汉服爱好者喜欢。

作为设计师,我们既要守护工艺精髓,更要搭建古今对话的桥梁。当客户质疑设计选择时,我们需要以文化阐释消解认知偏差,这不是简单的审美博弈,而是帮助人们理解:真正的传世之作,既承载着文明的基因,又跳动着时代的脉搏。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