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主任李加林教授受邀参加清文远振: 16-19世纪东亚的艺术与人文青年学者论坛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中心主任李加林教授受邀参加清文远振: 16-19世纪东亚的艺术与人文青年学者论坛

* 来源 : 艺术头条 * 作者 : lgdx2017 * 发表时间 : 2025-04-30 * 浏览 : 1

“清文远振:16-19世纪东亚的艺术与人文”青年学者论坛开场

2025年4月19日,由浙江理工大学艺术学理论研究所、浙江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和浙江省丝绸与时尚文化研究中心联合发起的“清文远振:16-19世纪东亚的艺术与人文”青年学者论坛在杭州临平成功举办。本次青年学者论坛邀请了18位青年学者参加,浙江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李加林、浙江大学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周明初、中国传媒师范大学教授杨杰、首都师范大学艺术部主任王德胜、上海大学教授曾军、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文献出版中心主任助理黄鑫、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观察》编辑李方红、《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编辑陆路、《文艺理论与批评》副主编崔柯等作为特邀专家出席会议。

论坛伊始,李加林教授、周明初教授先后致辞。李加林教授指出,与首届论坛相比,本届“清文远振”的“文”已演化出文学、文艺、文化、文科等多重内涵,实现了主题、视野和方法上的拓展。


李加林教授致辞

周明初教授提及李碧团队打破学科界限、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为青年学者提供了示范。人文的跨学科研究是学术发展趋势,也是学术创新的重要途径。希望在研讨中保持研究深度,同时拓宽视野,在学科交叉处寻求突破。

周明初教授致辞

随后,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文献出版中心主任助理黄鑫作主题发言,分享了艺术文献挖掘整理经验,指出文献挖掘整理需横向多元搜采、纵向研究历史流变,并与学术研究、整理出版深度结合。

黄鑫作主题发言

专题研讨环节,18位青年学者围绕16-19世纪东亚艺术与人文,从西湖游观、书法传播、碑学研究等多个角度分享成果。专家们的点评细致入微且极具建设性。李方红称赞部分学者研究过程细致、资料详实,同时针对书法传播、碑学研究等成果提出疑问与思考,提醒重视图文对应研究。陆路肯定多篇文章的研究视角,建议进一步挖掘地域文化联系、明确文学概念演变等,优化文章结构。崔柯认可学者们在图像与政治、跨文化研究等方面的成果,指出存在的问题,如对画作形式分析不足、材料单薄等。这些点评为青年学者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

在总点评环节,杨杰教授总结出论坛学者年轻化、学术专题化、阐释多元化的特点,对青年学者未来研究寄予厚望,希望他们扎实史料、深入推进研究、让成果 “活” 起来。

杨杰教授作总点评

王德胜教授认为此次论坛呈现出艺术史研究的微观叙事范式,但艺术史研究应突破现有范式,探索观念性重构,广泛借鉴多学科方法,强化阐释深度,构建系统性理论框架。

王德胜教授作总点评

曾军教授分享了媒介文艺史研究概念,提出在这一框架下可探讨媒介形态变迁、文艺类型演进等议题,为学术研究开拓了新视野。

曾军教授作总点评

据悉,本届论坛是“清文远振”系列论坛的第二届,是清代文学与文化青年学术论坛的延续。与首届相比,在时间范围、地域和议题上均实现了重大突破,从清代延伸到16-19世纪,从中国扩展至东亚,从青年文学拓展到艺术史、文学跨文化传播等多领域。此次论坛成功搭建起青年学者的交流平台,有力促进了跨界交流,为16-19世纪东亚艺术与人文领域的学术研究注入新活力、开辟新路径。

“清文远振:16-19世纪东亚的艺术与人文”青年学者论坛参会人员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