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理工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织锦技艺传承及创意设计研修班(第十一期)结业典礼成功举办
2024年11月18日上午9:30,浙江理工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织锦技艺传承及创意设计研修班(第十一期)结业典礼在行政楼308会议室隆重举行。
浙江理工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陈爱喜,浙江理工大学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高丽静,社科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朱伟明,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丝绸学院)院长于斌,浙江理工大学杂志社社长李启正,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丝绸学院)副院长吕汪洋和刘国金,织锦研修项目负责人、纺织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祝成炎,浙江理工大学纺织非遗研究所所长张红霞,纺织品设计系副主任、浙江理工大学纺织非遗研究所副所长鲁佳亮,以及织锦研修班全体学员和部分骨干教师共同出席了此次结业典礼。结业典礼由李启正社长主持。
浙江理工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陈爱喜首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对研修班的成功举办表示了高度评价,并向所有为研修班付出辛勤努力的专家、老师及学员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祝贺。陈爱喜强调,浙江理工大学作为历史悠久的高等学府,一直致力于丝绸纺织专业人才的培养,传承和弘扬丝绸纺织科技文化。学校将与各界人士共同努力,推动非遗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丝绸学院)院长于斌随后致辞,他指出,织锦技艺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记忆。浙江理工大学自2017年启动织锦技艺传承及创意设计研修项目以来,已成为国内非遗研究、交流和传播的重要平台。于院长对全体学员在过去一个月内的学习成果给予了肯定,并鼓励学员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继续探索和学习,为织锦技艺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织锦研修项目负责人祝成炎教授作了总结性讲话。各位学员在过去的一个月时间内克服了家庭、单位等方方面面的困难,坚持学习,顺利地完成了课程、实践见习、作品展览、研讨等等学习任务,增强了基础、提升了学养、拓展了眼界,扩大了朋友圈,建立了友谊,更为重要的是更坚定了做好非遗保护与传承,传统技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的信心,达到了我们开展研修的目的。同时对学员提出了几点希望:(1)要不断提高认识,始终将非遗保护与传承、传统技艺传承与创新发展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2)要坚持不断学习,要学会借鉴各方面的资源为我所用;(3)学员之间、学员与我们老师之间要常联系、常交流,共同为非遗事业做出新贡献。
学员代表南京云锦研究所的文物修复师侍康妮在发言中深情地分享了她的学习经历和感悟。她表示,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不仅掌握了织锦技艺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要点,更重要的是认识到了织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所在。侍康妮特别提到了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们共同学习、交流的经历,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宝贵的机会。她对浙江理工大学提供的优质教学资源和学习环境表示了深深的感谢,并承诺将把所学到的知识带回自己的工作岗位,努力推动织锦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另一位学员代表冀麒宇,作为壮锦技艺的省级非遗传承人,也分享了他的学习体会。他提到,此次研修班不仅加深了他对织锦技艺的理解,还开阔了视野,学会了如何将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造出既有文化底蕴又符合当代审美需求的作品。冀麒宇特别感谢了所有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同学们的热情帮助,他表示,这一个月的学习让他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发展壮锦技艺的决心。未来,他将继续致力于织锦技艺的推广,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这项古老的技艺。
多位领导分别为来自不同地区、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学员们颁发了结业证书。这一环节不仅是对学员们学习成果的认可,也是对他们未来工作的一种激励。
浙江理工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织锦技艺传承及创意设计研修班(第十一期)的学员们在结业之际表达了对此次研修的深切感激和美好回忆。学员们感谢浙江理工大学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平台,使他们能够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与来自不同地区的传承人和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不仅学到了丰富的专业知识,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许多学员表示,通过这次研修,他们对传统织锦技艺与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在创新和产业发展方面的灵感。学员们特别感谢老师们平易近人的态度和无私的帮助,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温暖和支持。此外,学员们还分享了在杭州、南京、苏州等地的实地考察经历,认为这些活动极大地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大家纷纷表示,此次研修不仅是一次学习之旅,更是一个新的起点,希望未来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做出更大贡献。学员们还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希望能继续保持联系,共同推动织锦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此次结业典礼不仅标志着第十一期织锦技艺传承及创意设计研修班的完美落幕,更为所有参与者开启了一段新的旅程。浙江理工大学将继续秉承“传承与创新”的理念,为推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