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报道我校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
跨界共生:打通融合链路
中央多次强调,要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而纺织,对于浙江来说,正是其传统优势产业链之一。它与生活息息相关,串起化纤、织造、印染、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纺织机械等多个环节,在浙江牵引杭州、宁波、温州、湖州、嘉兴、绍兴、金华等地一批上下游企业,形成了一条较完整的纺织产业链。
自然界有一种常见的现象,就是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容易矮小、单调,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一场以互联网技术为底层的行业革命,正在浙江纺织行业摁下快进键,形成一种产业链共生发展新生态。
互联网思维
助力鞋革产业深度融合
从红蜻蜓到惠利玛,从“一双鞋”到“一张网”,“我们最大的难点是如何帮助产业链上的传统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惠利玛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董事长钱金波直言不讳,他同时还是红蜻蜓品牌创始人。
当前纺织服装产业的空间更多来自场景深耕与复杂应用,企业正在加快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
早在2015年,国家决定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温州市于2022年成立了五大传统产业的产业链办公室,由市主要领导担任链长,选择链主来搭建产业平台,再去服务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和商家。惠利玛产业互联网平台就是作为链主企业响应国家“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号召提出的鞋革产业S2B2C平台。
由于产业大脑的技术创新不在于某个垂直领域的技术深度,更多的是宽度:基于对行业业务本身的了解,再到产品设计上对不同产品场景模块的理解。
借力于AI算法,解决的是如何又快又准地找到“颜值”参照的问题,但想要从底层串通业务链,实现降低成本、指数增长,到配置资源、线性增长的转换,需要“从头到脚”自己设计,但又不能完全只靠自己。
在数据就是资源的时代,真正的技术突破确实在底层。惠利玛做的是在成熟技术的基础上,运用新兴科技,结合行业特性,生成更适用的数智工具,通过帮助材料商、成品工厂、线上线下B端零售商解决各自痛点,实现行业健康生态的重构,同时探寻打造本土互联网新品牌的路子。
打造“产业大脑+智联工厂+数字化产业园”新模式,惠利玛整合了中国鞋革产业集群头部厂家,为全国万家鞋革采购商提供全方位服务,通过全链路五大自主研发的数字化工具,赋能供应链各端口的中小企业用户,帮助实现数字化转型。“以抖音‘小苏说鞋’为例,通过工具和平台赋能,单场直播从200万元提升到了580万元。”技术总监王雄说。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除了惠利玛,宁波的云裳谷平台也通过搭建时尚服装专业化创新平台,整合全产业链资源,吸引纺织服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促进企业间协同创新和生态化联动,实现“1+1>2”的效果。目前已汇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104家,线上线下入驻(签约)设计师达931人,孵化纺织服装品牌30余个。
柔性化生产
往“微笑曲线”两端奔跑
经济学家帕拉格·康纳在《超级版图:全球供应链、超级城市与新商业文明的崛起》中有一句名言:“在21世纪,供应链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组织力量,谁统治了供应链,谁就统治了世界。”就是说供应链是一个连接系统,在企业和利益相关企业构建的“共生”发展体系中。
想要做好做大一个品牌,就要把供应链全部打通,要实现供应链的全部协同,就必须依靠实时、透明的数据同步系统。对信息的收集、反应和决策应对速度成为企业竞争能力强弱的关键因素。
针对中小纺织服装企业的轻量级数字化改造需求空间巨大,杭州领猫科技和杭州秒优科技等一批数字化改造服务企业迅速崛起,助力中小企业形成“1小时报价、48小时打样、72小时大货生产”模式。领猫科技SaaS收入每年保持3倍增长,秒优科技近三年营收平均增幅772.01%。
浙江鲲驰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则在“产业整合+品牌孵化”战略下,通过搭建全球袜业投资平台和袜业产业链数字化SaaS平台两大袜业互联网平台,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优秀企业。作为一家全产业链公司,鲲驰在实现自身数字化的同时,为其他袜业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推动生产制造各个环节高效协同,降低产品不良率、降低运营成本、柔性生产小单快反。经改造的袜厂综合管理效率及生产效率可提升20%。
一边是越来越多企业开始采用类似于快时尚的生产模式,尽可能迅速地响应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一边是从产品时代、渠道时代、营销时代再到消费者时代,企业面临消费的不确定性,开始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发展。
还有一批新跨境贸易公司,企业最多的员工不是外贸业务员,而是设计师团队,利用小单快反精准试探市场,借助设计销售两端带来的利润反向补强生产端关键业务,最终实现设计、生产、销售的闭环。
高能级平台
赋能高质量发展
2022年7月,浙江理工大学与柯桥区共建的浙江省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暨鉴湖实验室在柯桥区成立。中心跳出了实验室纯科学研究的模式,也不局限于单一的技术与领域,而是赋能整个纺织产业链的发展。
纺织服装产业是产业链最长的行业之一。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从源头纤维端开始,成立高端纤维材料与低碳制备团队,研究纤维材料先进制备技术;在中间印染环节成立团队,专攻生态染整技术;在智能制造领域,成立团队研究纺织智能制造与先进复合材料;在未来纺织领域,成立数字时尚团队,研究未来纺织技术和发展方向……从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全链路、全方位赋能企业发展。
中心以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共性需求为导向,为浙江纺织产业集群企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绿色化是纺织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中心积极探索研究纤维本身的绿色化,还有纤维制备过程的绿色化,赋能行业实现从原料绿色、产品绿色到生产绿色全链路绿色化发展的目标。吕汪洋教授领头的团队正着力研究含锑催化剂的替代品,从纤维材料开始实现绿色化。与迎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进行染整全过程数字化制造软件系统设计与开发,推动企业践行绿色生产方式,探索节能环保技术。
数字化给纺织带来了全新的想象。中心正与浙江凌迪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实验室,聚焦自主仿真引擎的底层技术研发与应用,帮助企业建立数字成衣中心、数字面料中心、数字展厅,树立纺织产业与数字技术融合创新的行业典范。
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不仅是一个技术交流合作的平台,技术研究转化的平台,也是一个技术人才孵化的摇篮。目前,中心先后引进10余个高层次人才团队,集聚省级人才19人、博士80余人,博士后多名。
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不仅是解决大多数产业集群发展问题的核心支撑,也是地方政府与市场之间的桥梁。产业、企业需要与优秀的产业服务平台合作,以此获得转型升级、解决发展痛点的“快速通道”。
为帮助解决创业过程中由于人才、资金和资源匮乏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卓尚集团创建的“尚+众创空间”,整合高校、企业、社会资源,通过数字化叠加创业资源配套、创业项目孵化、时尚资源整合等核心服务功能,为时尚原创设计师和创业者提供面辅料集成供应平台、中央版房、小单量生产、共享摄影空间和商品展示空间等,目前累计孵化创业团队超过70个,投资项目20余个,成功获得省级众创空间等荣誉。
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平台的力量不容小觑。
专家见解
消费升级和品牌更新迭代的背景倒逼浙江纺织服装产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而浙江传统产业的先发优势和数字经济的交汇融合给了一个历史性的机遇,浙江纺织服装产业充分利用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实现信息技术、产业互联和国潮文化等对传统产业的赋能,不断实现品牌的更新迭代。
“东进新材料”和“乾雍纺织”不断强化设计研发和品牌建设,攻克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打破了欧美国家在相关领域的垄断地位,成为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和供应商。“迎丰股份”和“绿宇纺织”都以绿色、低碳、循环为特征,实现了小批量、多品种的柔性化生产模式,构建了低碳环保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台绣”则充分挖掘历史文化价值,构建具有自身优势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开创了新的消费格局。由浙江理工大学联合柯桥区政府共建的“航空母舰”浙江省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的成立,则将为全省纺织行业的研发、设计、销售和人才培养提供强大的动力。
从虚拟仿真面料、数字化3D设计、全渠道营销再到智能制造,浙江涌现出了凌迪科技(STYLE 3D)、领猫科技(Linkmore)、卓尚智能工厂、惠利玛S2B2C产业互联网等全链路纺织服装数字化赋能的解决方案,这在全国都具有独特优势,也是比较完整的数字化链路。
因此,传统的浙江纺织服装产业优势与数字化相融合有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在纺织服装全链路数字化智能化过程中涌现了大量的创新创业模式,随着电商流量集聚和高效纺织服装供应链配套,从全国各地涌入了大量的“杭漂”新生代。我们相信,浙江纺织行业空间无限,未来可期。
——浙江理工大学社科中心主任、浙江省时尚产业联合会秘书长 朱伟明教授